如何制作可视化读书笔记
如何制作可视化读书笔记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工作流程分为【🌱收集-🌳整理-🌻创作-🌖分享】,读书笔记作为其中一个案例,我也将会从【🌱收集-🌳整理-🌻创作-🌖分享】这四个环节来分享我制作读书笔记的过程。这个用法适用于精读一本书或者是一篇长文章(论文)。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工作流程分为【🌱收集-🌳整理-🌻创作-🌖分享】,读书笔记作为其中一个案例,我也将会从【🌱收集-🌳整理-🌻创作-🌖分享】这四个环节来分享我制作读书笔记的过程。这个用法适用于精读一本书或者是一篇长文章(论文)。



🌱收集
🌱收集
内容
内容
我一本书的信息收集,内容方面主要关心三方面,作者、大纲、书中的精彩点。
作者的履历背景,和他写作的时间,是我首先关心的,这会帮助我理解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提出观点的。在这本书里,[[马库斯·杜·索托伊]]的数学家背景,可以让他站在了算法创作的底层逻辑上看问题。
这本书出版于2019年,里面关于写作、绘画的一些案例,在2023年已经成为大众都可以用到的技术了。
第二个关心的是书籍大纲,也就目录,目录是作者者讲故事的逻辑。
最后是书中的精彩点,能启发我思考的观点,也是读书笔记中更小的原子级笔记。
我一本书的信息收集,内容方面主要关心三方面,作者、大纲、书中的精彩点。
作者的履历背景,和他写作的时间,是我首先关心的,这会帮助我理解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提出观点的。在这本书里,[[马库斯·杜·索托伊]]的数学家背景,可以让他站在了算法创作的底层逻辑上看问题。
这本书出版于2019年,里面关于写作、绘画的一些案例,在2023年已经成为大众都可以用到的技术了。
第二个关心的是书籍大纲,也就目录,目录是作者者讲故事的逻辑。
最后是书中的精彩点,能启发我思考的观点,也是读书笔记中更小的原子级笔记。
执行
执行
执行中,这本书我是纸质书和电子书都有的,我阅读的是纸质版,遇到感兴趣的就划线,评论就在当时的页面夹一张纸,也会在这张纸上用简单的图形来理解书中的信息。
这里的技巧是,一张便签纸上只记录一个观点,而且会记录原文页面,方便后续查看。技巧来自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
会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图形的方式绘制出来,也就是把我脑海中的画面记录下来,辅助抽象的文字,让以后的我看起来更容易理解。
整个过程中是以我自己的灵感为主的,不是以快速读完一本书为主的。这个技巧是我收集信息的原则,快速收集,不打断思路。
执行中,这本书我是纸质书和电子书都有的,我阅读的是纸质版,遇到感兴趣的就划线,评论就在当时的页面夹一张纸,也会在这张纸上用简单的图形来理解书中的信息。
这里的技巧是,一张便签纸上只记录一个观点,而且会记录原文页面,方便后续查看。技巧来自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
会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图形的方式绘制出来,也就是把我脑海中的画面记录下来,辅助抽象的文字,让以后的我看起来更容易理解。
整个过程中是以我自己的灵感为主的,不是以快速读完一本书为主的。这个技巧是我收集信息的原则,快速收集,不打断思路。



🌳整理
🌳整理
临时笔记整理成永久笔记
临时笔记整理成永久笔记
在整理环节,我会先讲将临时笔记整理成永久笔记,也就是把纸质笔记变成有秩序的数字笔记。
首先,在Obsidian中创建一个[[📖《天才与算法》读书笔记]],按照阅读顺序,将纸质笔记整理成数字笔记。
这里的技巧:
利用工具-文字识别工具:使用微信的拍照及文字识别功能。
标准化-使用Obsidian模板:我会为这本书创建一个临时模板,每一个笔记都会调用模板,这样避免了一些重复性工作,还能保持我笔记的秩序性。
自下而上管理-使用标签进行管理:根据笔记的内容,为其打上相应的标签,我一直认为标签是“看不见的文件夹”,我的标签系统会帮助我管理这些原子级卡片。
阶段整理:对于这本书,我选择的是整体读完之后,一起整理的,需要整理的事情会有点多,但是也在整理的过程中又读了一遍重点内容。大家读其它书籍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几章之后就整理一下。
看电子书这里会有一些同步技巧或者有些AI工具可以帮助收集,这期视频我就不展开了。
在整理环节,我会先讲将临时笔记整理成永久笔记,也就是把纸质笔记变成有秩序的数字笔记。
首先,在Obsidian中创建一个[[📖《天才与算法》读书笔记]],按照阅读顺序,将纸质笔记整理成数字笔记。
这里的技巧:
利用工具-文字识别工具:使用微信的拍照及文字识别功能。
标准化-使用Obsidian模板:我会为这本书创建一个临时模板,每一个笔记都会调用模板,这样避免了一些重复性工作,还能保持我笔记的秩序性。
自下而上管理-使用标签进行管理:根据笔记的内容,为其打上相应的标签,我一直认为标签是“看不见的文件夹”,我的标签系统会帮助我管理这些原子级卡片。
阶段整理:对于这本书,我选择的是整体读完之后,一起整理的,需要整理的事情会有点多,但是也在整理的过程中又读了一遍重点内容。大家读其它书籍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几章之后就整理一下。
看电子书这里会有一些同步技巧或者有些AI工具可以帮助收集,这期视频我就不展开了。
根据内容再次管理
根据内容再次管理
这个读书笔记会将一些重点关注的内容放到我知识库的其它主题笔记中,例如提到书中提到的[[戴密斯·哈萨比斯 (Demis Hassabis)]]我会复制粘贴到[[先锋—群星闪耀]] 的笔记中,提到[[人类的创造力]]我会复制粘贴到[[创意的方法]]主题里。
这个读书笔记会将一些重点关注的内容放到我知识库的其它主题笔记中,例如提到书中提到的[[戴密斯·哈萨比斯 (Demis Hassabis)]]我会复制粘贴到[[先锋—群星闪耀]] 的笔记中,提到[[人类的创造力]]我会复制粘贴到[[创意的方法]]主题里。



🌻创作
第三个阶段也是读一本书最重要的阶段,我会根据我自己理解,重新组织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创作
第三个阶段也是读一本书最重要的阶段,我会根据我自己理解,重新组织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工具-Excalidraw插件
工具-Excalidraw插件
为了更好得思考和理解,我使用画布工具,Obsidian中的Excalidraw插件。关于软件的操作技能了解可以参考[[🎥Obsidian入门:如何使用白板插件]])
为了更好得思考和理解,我使用画布工具,Obsidian中的Excalidraw插件。关于软件的操作技能了解可以参考[[🎥Obsidian入门:如何使用白板插件]])
可视化读书笔记制作
可视化读书笔记制作
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复杂故事或激发深度思考,我称为可视化笔记。
制作这本书的可视化读书笔记,在创作环节,我会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条新的故事线。
其次,我会根据故事线,重新组织整本书的信息。读书笔记中idea拖拽到一起,像警察破案的侦探板一样陈列信息。
最后,利用“视觉思考”来丰富具体的内容
图文结合,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图形来进行形象化解读,这在可视化里称之为“隐喻”,是可以充分发挥我们想象力的一个训练。这里我选用的是免费的插画素材,大家也可以利用AI工具,通过描述脑中的想象的画面。
利用线条来引导故事的走向
利用排版来突出信息,比如颜色可以标记信息,文字或图像的大小可以展示信息的层级。将主题文字放大,当画面缩放到整个画面的时候,在这个信息层级,我们只需要关注标题级别的信息就可以了。
在Obsidian的可视化笔记里,可以将笔记以双链接的形式嵌入,当我们这条笔记更多的信息时候,可以hover在代表链接的icon上,可以像WIki一样预览信息。
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复杂故事或激发深度思考,我称为可视化笔记。
制作这本书的可视化读书笔记,在创作环节,我会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条新的故事线。
其次,我会根据故事线,重新组织整本书的信息。读书笔记中idea拖拽到一起,像警察破案的侦探板一样陈列信息。
最后,利用“视觉思考”来丰富具体的内容
图文结合,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图形来进行形象化解读,这在可视化里称之为“隐喻”,是可以充分发挥我们想象力的一个训练。这里我选用的是免费的插画素材,大家也可以利用AI工具,通过描述脑中的想象的画面。
利用线条来引导故事的走向
利用排版来突出信息,比如颜色可以标记信息,文字或图像的大小可以展示信息的层级。将主题文字放大,当画面缩放到整个画面的时候,在这个信息层级,我们只需要关注标题级别的信息就可以了。
在Obsidian的可视化笔记里,可以将笔记以双链接的形式嵌入,当我们这条笔记更多的信息时候,可以hover在代表链接的icon上,可以像WIki一样预览信息。



🎥 分享
🎥 分享
分享给他人
分享给他人
笔记创造完成之后,如果你是一个读书笔记博主或者有需求把这本书介绍给其他人,就可以将文章或者视频发送到各大平台。
在Excalidraw中有个播放功能,可以通过绘制一条播放曲线,来展示这个可视化笔记。
线条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锚点代表画面的对角线
选中线条后点击SlideShow的icon即可出现播放效果
通过上下键播放画面
笔记创造完成之后,如果你是一个读书笔记博主或者有需求把这本书介绍给其他人,就可以将文章或者视频发送到各大平台。
在Excalidraw中有个播放功能,可以通过绘制一条播放曲线,来展示这个可视化笔记。
线条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锚点代表画面的对角线
选中线条后点击SlideShow的icon即可出现播放效果
通过上下键播放画面
分享给自己
分享给自己
读完一本书分享给其他人并不是结束,分享的最重要的人是*未来的自己*,在以后构思其它idea的时候,会再次引用这本书里的观点。会在现在的理解中有更新或深入的思考。例如我在构思[[🌠 创意-人与AI.excalidraw]]这个主题的时候,会引用《天才与算法》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
读完一本书分享给其他人并不是结束,分享的最重要的人是*未来的自己*,在以后构思其它idea的时候,会再次引用这本书里的观点。会在现在的理解中有更新或深入的思考。例如我在构思[[🌠 创意-人与AI.excalidraw]]这个主题的时候,会引用《天才与算法》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



🌖总结
我日常的思考,也就是我工作流程的“创作”环节,基本都是使用白板来完成的。我尽量使用简单的线条来勾勒出脑海中的画面,避免只有抽象文字的描述,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复杂故事或激发深度思考。
🌖总结
我日常的思考,也就是我工作流程的“创作”环节,基本都是使用白板来完成的。我尽量使用简单的线条来勾勒出脑海中的画面,避免只有抽象文字的描述,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复杂故事或激发深度思考。


